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如鋰電池、光伏發電、風能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成為關鍵挑戰。溫度是影響新能源設備性能、壽命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實時、精準的溫度監測技術至關重要。RFID(射頻識別)測溫芯片作為一種無線傳感技術,因其非接觸式、高精度、低功耗和易于集成等優勢,在新能源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技術原理與核心優勢
RFID測溫芯片通過電磁感應獲取能量,無需外部電源即可工作。其內置溫度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并通過射頻信號傳輸至讀寫器,實現非接觸式溫度監測。核心優勢包括:
無源無線:無需電池,避免維護成本與安全隱患,適合高壓、高溫等惡劣環境;
高精度與寬溫域:測溫范圍覆蓋 - 40℃至 + 150℃,精度達 ±1℃,部分場景可達 ±0.1℃;
抗金屬與抗干擾:特殊封裝工藝(如陶瓷、航天jun工材料)確保在金屬環境下穩定運行;
長壽命與高可靠性:與設備同壽命(≥15 年),適應新能源設備長期運行需求。

二、新能源領域核心應用場景
1. 電動汽車與電池管理
電池組溫度監測:在電池模塊間嵌入超薄RFID標簽天線,實時監測電芯溫度,解決金屬環境下的阻抗匹配問題。
充電設施安全保障:在充電樁內部關鍵節點(如電纜接頭、接觸器)部署傳感器,監測充電過程中的溫升,優化熱管理系統。

2. 儲能系統(含鋰電池儲能電站)
分布式溫度監控:在電池簇、匯流排等位置安裝卡扣式或綁扎式傳感器,實現儲能系統的全鏈路溫度感知。
早期預警與故障定位:通過邊緣計算與AI算法,實時分析溫度數據,當局部溫升超過閾值時自動報警,支持快速檢修。

3. 風能與太陽能發電
風電設備監測:地埋式無線無源測溫裝置,解決了風電場電纜接頭、箱變等隱蔽設備的溫度監測難題,tian補遠程單點測溫技術空白。
光伏板性能優化:在光伏板表面或內部集成RFID標簽,監測溫度、濕度等參數,結合發電量數據優化運維策略。例如,通過實時溫度反饋調整冷卻系統,提升發電效率。

4. 輸配電設備智能化升級
新能源場站關鍵節點監測:在開關柜、環網柜、變壓器等設備的觸頭、母線處部署傳感器,實時追蹤溫度變化,預防因接觸電阻增大導致的設備老化與故障。
地埋電纜與隱蔽工程:通過陶瓷封裝傳感器實現地埋電纜溫度的無線監測,解決傳統紅外檢測的遮蔽與干擾問題。

三、典型案例
1. 三峽烏蘭察布示范項目:采用RFID無線無源測溫技術,在開關柜、環網柜及箱變中部署傳感器,實現設備溫度的實時上傳與預警,驗證了該技術在新能源場站的有效性。
2. Brady 鋰電池管理方案:通過無源超高頻標簽與多路復用讀寫器結合,管理倉庫中10萬個電池的溫度,降低勞動力與運營成本,成功在火災發生前識別異常溫升。

四、行業趨勢與政策適配
政策驅動:《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明確要求提升設備能效與安全性,RFID測溫技術因支持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綠色低碳目標,成為重點推廣方向。
技術融合:與物聯網、大數據結合,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
成本優化:隨著芯片量產與封裝技術進步,RFID測溫方案的初期部署成本逐步降低,長期運維優勢顯著。
五、挑戰與未來方向
標準化與兼容性:需推動行業標準統一,確保不同廠商設備的互聯互通。
多參數集成:未來將集成濕度、壓力等傳感器,實現更全面的環境感知。
AI深度應用:結合機器學習優化預警模型,提升故障預測的準確性與響應速度。
RFID測溫芯片以其無線、精準、低功耗等優勢,在新能源領域的電池管理、光伏監測、風電運維及儲能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技術迭代與場景拓展,其在 “雙碳” 目標下的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刪)
關鍵詞:溫度傳感器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1271141964@qq.com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IOTE 2025第二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展會城市:深圳市展會時間: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