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擁有超過9.8萬座水庫大壩,其中超過95%為土石壩,這些大壩主要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建造的。這些水庫大壩在保障防洪、發電、供水、灌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比如壩體結構破損、壩基滲漏、壩體滲漏、壩面變形等安全隱患。由于這些隱患往往不易被察覺,一旦發現往往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因此,加強水庫大壩的安全監測顯得尤為重要。
大壩安全監測存在的問題
1. 穩定性欠缺:諸多水庫大壩存在穩定性不足、滲漏現象嚴重、裂縫和斷面不足等問題,同時受生物因素如白蟻等影響,安全隱患凸顯,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難度增加。
2. 預警能力不足:大壩安全監測感知能力存在短板,其覆蓋范圍和監測要素尚不全面,且采集設備的通訊協議與數據標準不統一,管理未能實現規模化與標準化。
3. 監測設備落后:目前水庫大壩的監測設備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無法滿足現代安全監測的需求,導致安全隱患難以被及時發現和處置。
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MCU
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MCU監測水庫的降雨量、水位,大壩的沉降、傾斜、變形、滲流、浸潤線、應力應變等參數,對水庫大壩進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預警,有效保護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水庫的安全管理與運行調度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提高水庫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1. 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MCU,具備實時數據采集功能,能夠做到24小時無人值守。維護人員僅需在系統提示異常和設備維護巡檢校驗時進行現場查看。并且MTIC平臺能夠將數據上報至省級水利平臺做到一端多發。使水庫情況可視化,運行維護智能化。
2.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MCU不僅可以通過4g進行數據傳輸,在移動網絡覆蓋弱的山區水庫可采用Lora+太陽能供電的方式進行安裝部署,實現靈活方便。
3.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MCU可進行遠程更新升級,并且能夠接入多通道振弦傳感器和遠程繼電器控制,實現一臺終端海量接入。
4.MTW460SI漫途大壩水庫結構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終端已通過水文儀器及巖土工程儀器質量監督檢驗,并已批量生產投入項目使用,產品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已經得到的充分的驗證。
上一篇:智能傳感器技術發展及其應用場景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CIEME2025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沈陽市展會時間: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