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演講實錄:
樊綱表示,當下中國經濟出現的產能過剩、高庫存,都是08年左右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采取強刺激措施而形成的,資產市場的泡沫、樓市泡沫等等也都源于此。對于經濟增速下滑何時能夠止跌,其以90年代的經濟過熱對比,認為今年可能還會略有下降,但是基本能穩定住。
金融應為實體經濟服務
樊綱表示,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既服務于實體生產,也服務于實體消費。但現在,不僅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出現了一種金融業內部循環的機制,風險巨大。樊綱把金融業比喻成“吸金機器”,“不僅沒有很好的服務于產業、實體經濟,相反占用了很大資源,反倒增加了其他部門利用金融資源的成本”。
樊綱告誡稱,天下沒有永遠收益比別人高的產業,包括金融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實業不容易被抄襲和復制,金融業反倒容易被抄襲和復制”,其進一步分析稱,“P2P就是個例子,五萬塊錢買一個軟件,就可以把那些東西學到手搞P2P了,因此風險特別大”。
中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當中占比太小,還不到10%,而美國直接融資占到了65%。這就導致了企業融資的杠桿率非常高。第二,融資成本高。樊綱認為,當下融資貴,并非銀行不愿意借貸,更不是因為沒錢借,而是找不到好項目,“來借錢的企業都是一大堆的債務,風險已經很高了,自己沒有訂單,經營不善,現在處于一種僵尸狀態,你為什么要借給他錢?”第三,剛性兌付問題。樊綱認為,這與中國的特殊體質有關。由于金融機構都有政府背景,由此可能產生很多道德風險。“有些企業聽說政府開始搞債轉股,反倒把兼并重組停下來了,有一些地方把債務轉到公司里,跟國家博弈”,樊綱表示,“要盡可能的少搞政府金融,使市場的力量和民間力量發展起來,讓他們承擔風險,而不是政府承擔風險”。
用市場的方法發展市場
樊綱認為,所謂市場的方法就是由當事人承擔風險。在當事人承擔風險的基本制度條件下,由市場主體進行相互交易、議價,找出能夠接受的交易方法、交易方式。而政府所起的作用,只是制定規則,基礎設施和進行監管。
樊綱建議,,應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為實體產業提供服務。第二,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由當事企業、銀行等協調,通過兼并重組提高企業集中度,清除掉過剩的、技術落后的、環境污染的企業,今后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第三,發展互聯網金融不能本末倒置。在樊綱看來,互聯網僅僅是一項技術,其基本作用是降低信息成本,所以企業一定要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成本,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務。
對于“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爭論,樊綱認為,“產業+互聯網”比較好,金融同樣如此。樊綱反問,“金融機構為什么不去發展互聯網金融?你更有優勢”,“互聯網金融一開始沒有優勢,因為他搞騙局,是旁氏騙局,泡沫破滅以后,根本的是會投資、會用錢的人,而金融機構是有這種能力的”。
后一個問題,我沒有資格多講,我們院的研究團隊可以更多的介紹怎么發展一個區域金融中心的問題。我們和英國的金融城共同合作,有一個世界的金融中心指數,通過這個分析確實能夠發現各種短板,你跟比較發達金融中心相比,你哪些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制度和政策的改進。其他的東西你可能改變不了,有些條件,你可能不具備,但是你能改進的東西。只能原則上提幾個看法。
區域金融中心如何發展
樊綱認為,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首先取決于能否找到恰當定位、補短板。第二,發展金融要靠制度建設,而不是用補貼扭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