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俯瞰角度的美照和視頻出現,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也多了很多俯瞰和空中環繞的拍攝手法,這主要得益于無人機的快速發展與應用。近年來,除了在航拍、影視領域外,無人機在其他領域也愈發“春風得意”,使用價值持續提升。很顯然的是,無人機的多元化發展不僅對諸多行業產業了積極影響,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助力。

無人機應用“全面開花”
起初,無人機的主要用途集中在軍事領域,用來執行空中偵察與打擊等任務。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集成電路、飛控、通信、導航等技術的持續升級,無人機制造成本降低、性能水平不斷提高,開始加快向民用領域延伸。受此影響,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日趨火爆,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也逐步升溫。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消費級無人機生產、制造大國以及主要市場。目前,我國消費級無人機出口規模占據總量的70%左右,已遠超100萬架。2017年工信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民用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在市場、政策雙重紅利推動下,我國無人機行業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入局這一領域的資本力量也越發強勁,推動著國內無人機產業的整體進步。
眼下,在無人機產業愈發成熟、無人機產品日漸豐富的情況下,無人機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寬。據了解,無人機已經在休閑娛樂、農林植保、快遞運輸、應急通信、環保監測、電力巡檢、消防救援、司法協助等各個場景廣泛應用,獲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
現存短板亟需彌補
無人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無人機應用愈發廣泛,這是積極的一面。但是,作為一個還算是走在“初期”的新興產業,民用無人機制造業所面臨的短板依然不少。
一方面,無人機的普及應用,必須建立在合法、安全的基礎之下。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關于無人機“黑飛”導致的擾航、傷人、偷怕等事件不時發生,在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各國必須進一步加強監管,完善相關法規與管理舉措,為無人機產業長久發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無人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相關數據分析機構認為,未來的6年時間里,我國所需要的無人機產業相關人才需求量超過200萬人。僅就植保無人機一個細分領域來看,既能熟練掌握無人機操縱技能,又能熟悉農業、農藥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見。因此,不論是出于研發創新,還是商業應用的角度,加快人才培養都是當務之急。
小型化與智能化或成主流
從軍用領域向民用領域延伸的過程中,無人機在小型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這也是民用無人機能夠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現在,為了在消費級市場獲得更多的機會,小型化依然是業內主流的選擇。作為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的大佬,中國大疆創新推出的一系列小型無人機很具競爭力,且深得用戶喜愛。
此外,在人工智能、5G網絡加速商業化應用的形勢下,無人機的智能化升級也在情理之中。5G網絡的應用能夠使得無人機在數據傳輸和自主控制上獲得更大的進步,可以助推無人機大規模部署的實現,增強無人機產品的場景適應能力。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為無人機的進一步小型化提供幫助,同時也能更深入地解放飛手身上的重擔。
時間已經來到了2020年,在5G、人工智能技術愈發成熟,相關核心技術也在持續升級的情況下,無人機領域將有望迎來一段重要的發展黃金期。更為重要的是,工業級無人機領域也正在加速升溫,有望成為消費級無人機之外又一大增長市場。讓我們共同期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