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華為在深圳坂田總部發布2019半年報。財務數據顯示,華為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率8.7%。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表示,2019年上半年,華為業務運作平穩、組織穩定、管理有效,各項財務指標表現良好,實現了穩健經營。
三大業務方面,消費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08億元,企業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65億元。這與此前外媒預測的華為上半年的收入增長率上升至約30%,收入將達到4234億元相差無幾。
消費者業務方面,華為2019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18億臺,同比增長24%,而可穿戴設備增長100%,PC端增長200%。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不斷強化云、AI、企業園區、數據中心、物聯網、智能計算等ICT技術和解決方案,持續獲得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交通、能源、汽車等行業客戶的信任。
運營商業務方面,雖然經歷了很大程度的政治抵制后,華為在5G商用方面處于地位,拿到50余家大訂單,ICT基礎設施生產發貨整體正常,發貨量超過150000,再細化來看,智能計算呈下降趨勢,4G、光傳輸、IT和數據通信呈上升趨勢。
全場景智慧生態能力建設初具規模,華為終端云服務生態注冊已超過80萬,匯聚了5億用戶。
對此,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5月份之前,華為收入增長較快,‘實體清單’之后,因為存在市場慣性,也取得了增長。華為面臨的困難依舊很大,這些困難可能會暫時形象華為的前進節奏,但是不會改變前進方向,我們對未來充滿信息,計劃2019年投入研發1200億人民幣,相信在克服短期困難和挑戰之后,華為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華為的代工廠們
而除了華為的供應鏈會因此收益之外,華為的代工廠也是讓值得關注的一點。富士康、偉創力、比亞迪、華為機器等等,你方唱罷我登臺。
前段時間,富士康撤離中國的消息持續發酵,在網絡上引發了一片熱議,盡管近富士康辟謠說:“相關流言均為不實信息,目前富士康大陸各園區生產經營有序進行,無撤資現象發生。”但仍難以平息輿論。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在由于華為與美國關系的進一步緊張,富士康多多少少都已經受到了影響,華為的訂單重任很有可能落到比亞迪的身上。此前比亞迪還獲得了2018年華為供應商殊榮—供應商,可見比亞迪在華為手機整體供應鏈中地位。
而受美國禁令影響,第二大代工廠偉創力已經停止為華為代工,之后偉創力扣留華為的物料和設備1個多月之久,雙方進行了10多輪談判均未能達成諒解,此舉給華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再下來就是華為機器,這是是華為旗下的子公司。華為機器注冊于2007年,注冊資本是1000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徐文偉。徐文偉是1991年加入華為研發部,主持華為代局用程控交換機開發,分別負責芯片、總體技術、戰略規劃和預研部等工作,現任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
近日,根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新公布的信息顯示,華為旗下已經有型號為TAH-AN00的5G智能手機獲得了3C認證,此次在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獲得3C認證的華為新機TAH-AN00正是由華為機器有限公司生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