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河:澎湃將為寫作機器人設計圖片識別系統
——專訪澎湃新聞副總編輯常河
澎湃新聞作為互聯網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的結合體,是如今媒體形態中的典型代表。借此“感知未來——首屆‘智能+’傳媒超腦論壇”召開之際,記者特邀澎湃新聞副總編輯常河一起感知傳媒業及澎湃的未來。
訪談嘉賓:常河,澎湃新聞副總編輯
記者:技術的力量主要會在具體哪些方向發力未來新聞?
常河:技術對未來新聞業的改變會是非常立體和多元的,現在的一些新技術的發展和傳媒應用還是比較淺層的,還沒有觸及到新聞行業本質的東西,還沒有一些核心的技術出來。雖然已經有VR、AR、無人機、寫作機器人等出來,但是還不夠。無疑技術將會給新聞行業帶來機會,從新聞寫作、呈現方式到傳輸等等,都跟技術有關。技術的驅動力作用是無疑的。
現在傳感器新聞或是生物傳感新聞是比較新的概念,傳感器是一種采集數據的方式,記者們需要掌握大數據分析能力,當然,這個可以借助一些技術來完成。比把握技術更重要的首先是需要人轉換思維,這樣才能有進一步的革新。
記者:澎湃目前是否涉及人工智能范疇的技術應用、研究、開發?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關注點有哪些?
常河:澎湃已經有涉及機器人寫作的技術,但是我們認為這還是比較low的。比如目前機器寫作多用于財經、體育、氣象等領域,包括地震等突發事件的報道,目前的機器寫作更多的僅僅是解決了效率問題,人類記者所具備的分析、點評能力是機器做不來的。
結合機器寫作,我們正想做一個圖片識別系統與稿件進行匹配。比如,機器人寫作發布一則地震報道時,可以自動識別震源經緯度,并在報道中附加帶有地理信息的圖片或圖表。另外,澎湃新聞的圖片量是很大的,我們希望將來能以“智能+人工選擇”的方法處理圖片。
記者:有人擔心人工智能(比如機器人)會在一些領域取代記者,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技術在傳媒中扮演的角色?
常河:取代記者這件事情還需要一個過程,如果按照摩爾定理,每18個月有一次革新的話,這還需要發生在高維度之上。我們去暢想未來有多美好是沒問題的,但需要時間。
目前,在突發消息報道上、在需要數字統計的資訊報道領域,機器人可以部分替代記者,但這也需建立在人類為機器設定好報道模板的基礎上。比如洪水、天文現象等報道,都可以模式化處理。
記者:媒體或媒體人如何把握新技術趨勢并時間落實實際應用?請分享您的觀點或經驗。
常河:對于媒體人來講,要想把握技術優勢是蠻難的,因為媒體人長期以來是不太重視技術的。舉個例子,在報紙發展的一百多年里,國內紙媒是鮮有技術的。再舉個例子,現在全國哪家報紙能實現自動化開稿費?
在一個沒有技術傳統和文化的體系里,要想掌握技術的趨勢或開展技術研發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情。現在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媒體公司,逐漸開始掌握一些技術,單整體的迭代更新還需要一個過程。或者可以這樣說,真正推動落實技術在傳媒中應用不是傳統媒體人能夠實現的,這可能需要下一代媒體人去實現。
記者: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是媒體共同的追求,忽視任何一方面都可能悲慘收場。您贊同這種說法嗎?
常河:技術需要創新,新聞也需要創新。新聞不僅僅是價值傳承的問題,既然我們現在常常把新聞作為一個產品來看,產品需要跟上發展節奏,需要更新。新聞的倒金字塔的寫作方式,在過去一百多年里有什么樣的變化么?技術的革新是在不斷迭代的,新聞更需要創新。
記者:結合澎湃對于傳媒人才的需求,您會給傳媒教育提哪些建議?
常河:未來的媒體很難界定自己的媒體屬性,媒體會發展為“技術+資訊”的綜合體,對人才的需求也會基于這種屬性的變化而改變。這要求傳媒人擁有更高的媒介素養和綜合能力,以及過去媒體人缺乏的服務意識,掌握技術和傳播運營能力也是關鍵。
不管怎么樣,一定要有幾個根本的東西。一是好奇心,傳媒人的好奇心一定要高于其他行業從業者;二是資源整合能力要更強。
我們在澎湃內部培訓的時候還強調記者要有“立體思維”,立體思維包括但不限于這四個方面:一是數據意識,我們在寫一篇稿件的時候,任何觀點性的東西都需要有核心的數據來佐證;二是可視化思維,因為對于用戶來說,視覺是簡單快的接收方式;三是產品思維;四是運營思維,好的東西不是生產完了就結束了,一篇新聞發出去才僅是開始。
下一篇:施密特:挖掘人工智能需要正確姿勢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精準支持懷柔科學城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
支持周期不超過3年,結合運行績效給予最高不超過3500萬元的[詳細]
- 02埃夫特子公司擬600萬歐元出售GME22%股權
審議通過了《關于全資子公司WFC擬出售其參股公司GME部分股權[詳細]
- 03新聯電子預計2025年上半年盈利1.66億元
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66億元至1.98億元,同比增長50[詳細]
- 04儀器儀表企業2025年首批中報預告出爐,
據儀表網統計,目前已有聚光科技、芯動聯科、海能技術、匯中[詳細]
- 05食品機械助力包裝行業無標簽化轉型
從近年來,農夫山泉、康師傅、東鵬特飲等品牌推出無標簽飲品[詳細]
- 062025年1-5月我國鑄件出口情況
5月份,鑄件20個稅則號共計出口52.6萬噸,同比下降1.1%,環[詳細]
- 07未來已來 擁抱6G時代
國際電信聯盟(ITU)將6G定義為“面向2030年及未來的移動通[詳細]
- 082025年5月各金屬材料產量統計
2025年5月國內生鐵產量為7411.4萬噸,當月同比下降3.3%;1-5[詳細]
- 01籌劃近半年,中核科技宣布終止收購中核
中核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本次交易終止不會[詳細]
- 02云南省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工作實施方案(2025—2027年)
至2027年,云南省基礎級智能工廠普及覆蓋率大幅提升,建設認[詳細]
- 03越疆機器人發布全球首款六足仿生機器狗
2025年7月9日,越疆機器人正式發布六足仿生機器狗,這款集“[詳細]
- 042025年二季度通用機械行業政策與市場動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機[詳細]
- 05工信部強調以改革精神和優良作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大家一致表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信息化是現[詳細]
- 06中電環保:在手合同金額合計為30.79億元
7月03日,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詳細]
- 07整合電力與制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戰
隨著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計算(HPC)的興起,數據中心的能耗[詳細]
- 08比亞迪官宣: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
根據國際通用的分級標準,智駕可分為L1-L5五個級別,其中L4[詳細]
- 01均普智能與智元加速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
普智機器人成為首個獲得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啟動通用產[詳細]
- 02電子行業3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健康管理規范》等3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的[詳細]
- 03CIOE激光技術及智能制造展9月在深圳舉
本屆CIOE激光技術及智能制造展將一站式展示激光產業鏈上下游[詳細]
- 04玉禾田旗下玉樹智能揭牌,加速布局智能
玉樹智能機器人近日正式揭牌成立,由玉禾田間接全資控股,注[詳細]
- 05《廈門市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
《廈門市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著力從構建現[詳細]
- 06籌劃近半年,中核科技宣布終止收購中核
中核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本次交易終止不會[詳細]
- 072025年及以后值得關注的人工智能物聯網
AIoT通過將AI的強大決策能力與IoT的廣泛連接能力相結合,為[詳細]
- 08云南省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工作實施方案(2025—2027年)
至2027年,云南省基礎級智能工廠普及覆蓋率大幅提升,建設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