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未來是基于數字化改造和升級
現在制造業普遍性的模式,營銷、產品、用戶、管理,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個性化的需求在變化,消費行為都在變化,因此,美的提出了“雙智”戰略。
到底什么是制造業未來的企業形態?
今天智能制造很時髦,很多媒體都在報道無人工廠,其實這都是非常表面化的理解。
智能制造的本質是什么?是以數據為核心,把所有業務模式和每個環節連接起來。怎么連接呢?從產品銷售到采購到物流配送,所有這些業務的環節都是要用數據連接起來。為什么可以用數據連接起來?今天傳統的制造業是一個物理形態的狀態,是一個機械的狀態,有廠房、生產線、設備、生產工人、車輛、配送、渠道、服務機構、網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物理形態的。
但是,我們今天要把這些物理形態的東西變成數字。怎么樣變成數字?所有這些環節之間的連接,都可以產生數據的,這就是大數據和云平臺。今天存儲技術急劇提高,計算成本越來越低,加上移動互聯的技術,可以將所有的人和物產生連接?;ヂ摼W的進步可以讓每一臺機器設備都被賦予一個獨立的IP地址,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傳輸出來,傳感器可以接收所有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變成信號,輸出數據。所有技術都連接起來,就是我們下一步的物聯網的趨勢。
這些技術連接的可行性是不是我們要進行傳統制造業智能改造的本質呢?或者說是必要條件呢?
不是。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用戶的行為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有強烈的個性化需求。我們怎么樣用新的制造模式,有效、快速地滿足所有個性化需求,給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我們現有的價值鏈模式無法適應的。通過智能的連接,每個環節產生數據之后,我們把這些數據帶到一個數字的世界,在數字的世界里對數據進行加工:有哪些產品是好賣的?好賣的產品是由哪些供應鏈組成的?怎么采購這些零部件?
怎么樣進行制造?怎樣用短的時間能夠制造出來?產品是放在東北還是放在廣東?還是放在新疆?所有這些都是由數據分析產生價值。在這樣的數據形態里,我們建立模型,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優化。優化設計之后,產生了什么更有價值的數據。我們再回到物理形態的世界,回到企劃階段、供應鏈采購階段、制造階段、物流的階段、配送的階段,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的內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