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兼CEO王璞,曾在Groupon和StumbleUpon任職軟件工程師,之后在Google擔任廣告部門數據平臺構架師。2014年9月數人云獲得數百萬美元天使投資。2016年3月,數人云獲得3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由云啟資本領投,思科、策源以及唯獵跟投。
1、Docker技術
記者:說說您眼中的「Docker」。
肖德時:Docker是一個發展了3年多的容器技術。從一開始的編程工具,逐漸演變為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同時也被IBM、英特爾、惠普、微軟等公司支持。Docker作為新一代技術,取代了原來云計算的虛擬化載體,號稱「虛擬化2.0」的概念。Docker技術主推鏡像概念,這種技術讓減輕很多重復的DevOps工作。Docker甚至是下一代云計算的行業標準。一年前,Docker的定義是減少運維,更好的發布。優化運行,更好的開發。
而現在,Docker的概念更加,云計算的生態圈已經開始受Docker影響而定義。原來IT界強調數據中心、主機、服務器,現在已經逐漸去除了服務器的概念,提倡新一代軟件IT架構。Docker的好處是不僅僅局限于用戶很難接觸的云端技術,還可以在本地部署。
Docker一開始只說自己是一個簡單的工具,接下來,稱自己是一個PaaS。現在,PaaS的說法也被打破。而叫serverless。Docker成為了一個服務的框架。IaaS、PaaS和SaaS的基礎是虛擬機,如果沒有虛擬機無法實現部署。但在Docker環境中,沒有虛擬機和主機的概念。
記者:Docker所提到的「鏡像」是什么含義?
肖徳時:鏡像是把業務程序和相關依賴的環境,打包成一個盒子,類似一個集裝箱。這個「集裝箱」可以放在「倉庫」里,別人要用的時候,把倉庫拉到本地解壓,按照程序員指定的方式執行起來。原來在技術上也可以這樣做,但沒有Docker,就沒有標準。Docker公司樹立了一個行業標準,
2、Docker公司
記者:Docker這家公司是怎樣推動Docker技術不斷演進?
肖徳時:Docker公司讓它們的技術從一個小工具,逐漸成為一個大風向,吸引更多關注。在用戶群進一步擴大之時,讓更多業界的公司參與進來。
其中有一個背景原因,很多大公司比如微軟等并不希望自己在技術上落后,在OpenStack的競爭上,這些公司沒有分出勝負。大家都在做自己的OpenStack標準。所以盡管OpenStack是開源的,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標準。而Docker則不同,因為更加中立,由Docker公司掌握主動權,Docker公司建立了初步技術,后來把標準貢獻給了Linux基金會,這使得Docker公司變得非常中立。大公司只能參與,無法決定標準。
記者:Docker公司的社區運營,有什么特色?
肖徳時:首先,Docker是開源。其次,容器技術早在5、6年前就有,當時為谷歌使用,只是使用起來比較復雜,沒有友好的界面,很難流行推廣。每個人都想用容器技術,但容器搭建起來比較復雜,要經過很多步驟,維護也比較難用。Docker抓住了的需求點。
Docker公司創始人兼CTO SolomonHykes,把容器界面做得非常友好,讓技術環境很容易搭建起來。
第三,Docker技術是以公司的形式來運作的,相比較由基金會管理的OpenStack,效率更高。基金會管理在開始時有很多人參與,到后期反而沒人管了。Docker公司在開始運營的前半年也是沒有人關注的,開始將代碼放在大的代碼庫Github上,以吸引更多人關注。起初,有一些流逝,堅持半年時間后,Docker開始慢慢被認可,因為是由公司運作,背后有資金支持,這和OpenStack是不一樣的。
記者:Docker公司的用戶增長爆發是在何時?
肖徳時:用戶增長的爆發點在于參加Pycon20135分鐘的快速演講,開始有很多人關注Docker公司。
在這一次活動中,Solomon現場跑LiveDemo,把用戶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用戶數量迅速增長。Docker發展了3年,在一年半之后開始火起來,吸引了批,但大公司仍然沒有開始關注這家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