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些被取代的勞動力也并未被浪費,自動化技術在全新的領域創造出了上億全新的工種。
那些曾經在農田上工作的人們如今投身于各式各樣的工廠,參與制造農業設備、汽車或者其他工業產品。
越來越多的產業和工種應運而生:維修人員、印刷廠工人、食品分析師、攝影師、網頁設計師……全都因新技術的普及而出現。
越來越多的職業正被替代
今天的我們所從事的絕大多數工作,都是十九世紀的田野農夫根本無法想象的。
雖然聽上去難以置信,但到了本世紀末,我們所熟悉的職業中,百分之七十同樣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沒錯,親愛的讀者,你的工作也不能幸免。
換言之,機械將在更多領域內取代人類這件事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這場全新的產業動蕩將由新一波自動化熱潮所,其關鍵的核心便是人工識別技術、廉價的傳感器原件、機械學習和分布式智能。
從體力工作到腦力勞動,自動化將觸及一切工種。
首先,機器的地位在已經邁入自動化的產業中將更加穩固。
當機器人終徹底取代組裝流水線上的工人以后,他們也將很快取代庫房管理工人。
這些不知疲憊的鐵皮家伙能夠全天無休地舉起70千克重的貨物,并對其檢索、分類,然后裝上卡車。水果和蔬菜采摘的機器化也將繼續推進,到后,除了農家樂以外,不會再有人類采摘果蔬。
藥房只需配備一臺負責發藥的機器人,藥劑師也因此可以將更多精力花在為病人咨詢上。再然后,打掃辦公室和學校這種更需要靈活技巧的工作會被夜間工作的清潔機器人取代,而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的卡車司機也將變為自動駕駛機器人。
與此同時,機器人也將被繼續引進傳統的白領工作領域。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工作環境中使用了不少人工智能技術,只不過我們不這么說罷了。
NarrativeScience已經開發了一款可以自動根據體育比賽數據攥寫體育新聞,或者通過網絡上的數據信息來分析企業股價走向的軟件。
在將來,那些需要大量處理文書工作的崗位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包括醫學領域的許多職業——就連和文書無關的工作,比如手術,也愈發機械化了。
任何需要大量信息的重復性工種都將迅速進入自動化處理時代,無論你是律師、醫生、建筑師、記者還是程序員,全都無法幸免。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浪潮將會翻天覆地。
而且這一切早就已經開始了。
人類職業將何去何從?
雖然制造業將會受到機器人勞動力的巨大沖擊,但是傳統的服務行業仍然會給人類保留大量的工作機會。
工業機器人Baxter的設計者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Brooks)認為,機器人若想在烹飪等服務行業里取代人類,至少還需要三十年的時間。
“在快餐店里,你并不總是在烹飪同一種食物,你需要不斷改變工作內容,這意味著需要針對不同工作的特定解決方案。但我們并不打算提供特定解決方案,我們想做的,是制造出一種可以由其他工作人員設定好、和他們一同工作的通用型機器人。”
一旦我們與機器人并肩作業,我們的工作也會不可避免地互相滲透,直到我們的舊工作完全被它們所取代——但我們也會因此創造出如今還無法想象的全新職業。
為了更好地理解機器人取代人類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的角度,將一切職業劃分為四個類別:
1.首先是那些人類能夠完成,但機器人能做得更出色的職業。
手工編織棉布的過程費時費力,而全自動紡織機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編織出的布料。有時,我們的確會出于某種不情結購買手工織物。
但當我們以100碼的時速奔馳在公路上時,不想經歷這種人為誤差造成的不——在那時,你只會希望在制造這輛車的過程中,人類參與得越少越好。
只不過,在面對更加復雜的事物時,我們仍會下意識地認為電腦和機器人不值得信任。機器已能領會抽象概念定義的任務,甚至超過了它們掌握物理規則的能力,也正因為此,我們在理解這一點時仍顯遲緩。
雖然自動導航系統完全可以獨立駕駛波音787客機,但我們仍然安排了人類機長,“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