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我國正式構建起“1+N”政策框架,“AI+”便成為推動各行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在多領域引發鏈式突破,驅動經濟社會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邁進。而到了2025年,隨著具身智能首次被列入國家未來產業重點培育清單,“持續推進‘人工智能 +’行動”的提出,更以制度性保障推動“AI+”與具身智能從理論范疇向國家戰略競爭力維度躍升,為智能制造變革筑牢政策基石。

具身智能 智領未來
2025中國工博會機器人展緊扣時代脈搏,以 “具身工業,智領未來”為主題,精準錨定當下工業智能化變革的核心方向。當政策東風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AI+”技術深度滲透機器人感知、決策、執行全鏈路,不僅推動工業機器人向 “智能體” 形態加速進化,也讓具身智能從理論構想加速落地至工業實踐。
在工業場景中,“AI+”與“具身智能”的協同賦能展現出雙重價值:一方面,“AI+”技術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與多模態數據融合,賦予機器人自主環境建模與決策優化能力,以高靈活性突破精密制造瓶頸,通過智能算法重塑產線流程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具身智能依托機械本體的動態感知與物理交互能力,在高危環境中以擬人化操作替代人類作業,憑借“身體記憶”式的任務執行拓寬工業應用邊界 —— 這一雙輪驅動模式正促使工業機器人企業加速向“AI + 算法賦能 + 具身硬件進化”的復合型技術路徑轉型。
“具身工業” 聚焦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耦合,“智領未來” 則彰顯以智能創新引領工業向高端化、綠色化躍遷的決心。在此主題下,機器人展攜手展商以 “AI +”與 具身智能的深度耦合為突破口,通過 AI 模型優化感知 - 決策效率,結合具身智能強化物理操作適應性,雙向助力工業領域沖破技術天花板,共同開啟智能制造新紀元。
當工業智造遇見具身智能
這些企業正在書寫新故事
ABB
7月2日,ABB機器人推出的全新機器人系列在其上海超級工廠生產,解決了電子行業、消費品行業和通用工業等高增長領域的多維度自動化需求,包括從基本的物料搬運到涂膠、拋光等精密應用。所有系列均搭載ABB機器人的OmniCore™單一控制器平臺,該平臺將實現人工智能、傳感器、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系統的全面集成,創建先進和自主的機器人應用。
發那科
在數字孿生工廠的智能化升級中,FANUC CRX 協作機器人憑借高柔性、高智能與部署靈活的特性大顯身手。例如在英偉達 AI 智能芯片孿生工廠,39 臺 CRX-20iA/L 機器人精準投身服務器主板 ICT 測試段工序,高效完成芯片檢測、線路導通性驗證等精細操作。此外,在服務器測試裝配場景中,它能配合工廠規劃師的 AI 集成方案,靈活適配不同設備與設施的協作需求,無縫銜接裝配流程中的抓取、搬運、測試等環節,為數字孿生工廠的高效運轉提供堅實助力。
安川
安川電機自主型機器人 “MOTOMAN NEXT”,搭載自研 AI 系統與英偉達高性能 GPU,突破傳統預設程序限制,在多場景高效應用。汽車零部件裝配時,能實時識別工件規格與姿態,自主調整抓取角度完成對接;電子精密檢測中,可動態分析光影與瑕疵,自主優化檢測路徑;倉儲分揀環節,能判斷包裹形態與密度,自主規劃抓取和搬運軌跡,大幅提升復雜工況下的效率與適應性。
庫卡
庫卡推出的 iiQKA.OS2 機器人操作系統,是全新支持人工智能的網絡化系統,專為簡化工業自動化流程設計。它具備全面模擬功能,兼容個人設備與多種運動學結構,還符合 ISO 10218:2025 標準及 IEC 62443 網絡安全認證等前沿規范。通過整合虛擬機器人控制器、直觀工具與人工智能擴展選項,這套系統為制造商打造出可擴展、靈活的解決方案,完美適配現代生產環境的多樣化需求。
新松
新松多可協作機器人與 AI 技術深度融合,在工業領域大顯身手。在汽車零部件裝配中,操作者輸入參數后,DUCO AI 通過大數據模型快速處理,生成精準運動指令,控制機器人完成高精度擰緊、焊接等操作,確保裝配質量。在 3C 產品精密組裝場景,其能依據輸入的元件信息,自動調整動作軌跡,精準完成細微部件的取放與對接,大幅提升裝配效率與一致性,為工業生產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埃斯頓
當工業智造的產線遇上具身智能,埃斯頓自動化正以創新實力重塑行業格局。其旗下酷卓科技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 Codroid 02,身高 170cm、體重 70kg,有 31 個全身自由度(不含靈巧手),單臂負載 5 公斤,采用自研關節模組平衡力量與精度。它在工業場景應用廣泛,可在汽車總裝車間靈活抓取部件,在 3C 產品組裝中 8 小時搬運 4.5kg 電路板,位置重復精度 ±0.5mm,螺絲鎖付合格率 99.7%,還能在新能源電池產線作業,防爆版通過 ⅡC T6 認證,可在氫氣濃度≤1.2% 環境穩定工作,拓展了工業應用邊界。
捷勃特
捷勃特與微億智造聯合推出的創 TRON 機器人,是 “AI 視覺 + 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 領域的創新成果。作為深耕工業制造數智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商,微億智造依托 “眼 - 手 - 腦 - 云” 創新技術架構,已實現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規模化落地。此次雙方將具身智能理論率先應用于工業場景,打造出這款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能精準適配新制造形態下低成本快速切線需求,為更廣泛的工業柔性智造場景提供有力支撐。
節卡機器人
JAKA Lumi 具身智能平臺在工業領域大顯身手。其集成 12 自由度協同運動系統、智能升降模塊與多模態傳感器,可搭載靈巧手等末端執行器。能用于 3C 產品的精密裝配,憑借精準運動與多模態感知確保元件安裝無誤;在汽車零部件加工中,實現靈活打磨、切割與檢測;還能助力柔性倉儲分揀,高效識別抓取各類貨物,全面提升工業生產的智能化與精細化水平 。
梅卡曼德
在無序抓取、高精度定位、裝配、工業檢測 / 測量、自動生成軌跡等典型場景中,梅卡曼德的智能機器人基礎設施產品棧展現出強大適配性:Mech-Eye 工業級 3D 相機作為核心感知單元,能對各類物體輸出高質量 3D 數據,多種型號可滿足不同場景下抗環境光、高精度、高速度、小體積等需求,再配合 Mech-Vision 圖形化機器視覺軟件的數據分析與 Mech-Viz 機器人智能編程環境的軌跡規劃,形成從感知到決策再到執行的完整閉環,為各場景提供精準、高效、靈活的技術支撐。
長廣溪智造
長廣溪推出的AI萬物抓取機器人是一款專為商超、無人超市、電商倉儲等分揀場景設計的智能方案。搭載 AI 無序分揀算法,無需重新訓練模型即可快速適配新增 SKU,實時構建三維抓取點,商品識別準確率達 99.5%!3D 相機如 “智能眼睛”,通過高精度三維成像捕捉商品形狀、尺寸與位置數據,算法同步根據商品剛性、柔性等特性及機器人運動能力,動態規劃最優抓取策略,高效解決商超散亂商品的智能分揀難題,為倉儲物流提供精準、靈活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跨維智能
跨維智能推出業內首款基于 Sim2Real 具身智能引擎的人形機器人 DexForce W1,采用高度仿人結構,具備 34 個動力單元,配備跨維純視覺空間智能傳感器,可實時感知與精準控制。該機器人全棧自研,涵蓋機械結構、控制系統等模塊,技術協同性與穩定性更優,能精準展現具身智能,賦予 “指哪打哪” 的軀體,性能強勁。
開普勒
開普勒 K2 “大黃蜂” 人形機器人以硬核實力革新工業作業。其身高 175cm、體重 75kg,52 個自由度搭配 100TOPS 算力,決策高效。自研行星滾柱絲杠與精旋動力執行器,保障高負載、長續航與動作精準。自研靈巧手單指 25 力觸點、六維力傳感腕,可精準操控設備。在精密儀器檢測、工業運維、電子組裝等場景,“大黃蜂” 以工業級穩定性高效完成復雜任務,為智能制造賦能。
宇樹科技
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 G1 在工業領域表現亮眼。其身高 127 厘米、體重 35 公斤,搭載 23-43 個關節電機,靈活性出眾,小跑速度超 2m/s,能完成動態站立、精細操作等動作。基于深度強化學習與仿真訓練,G1 可憑借靈活關節與精準控制,在工業場景中勝任精細化組裝、零部件搬運等任務,尤其適合 3C 產品精密裝配、汽車零件柔性加工等場景,以高效動作與 AI 持續升級能力,為工業生產智能化提供助力。
“具身工業,智領未來”—— 這一主題所引領的,正是工業智能化變革的核心方向與必然趨勢。隨著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不僅讓工業生產的效率邊界持續拓展、安全底線不斷夯實,更推動應用場景從傳統制造向高危環境、精密領域等多元維度突破,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全新動能。
在此主題下,誠邀更多深耕工業智能領域的企業共赴盛會,以技術成果展示探尋 “具身工業” 的實踐之道,以思想碰撞勾勒 “智領未來” 的發展藍圖。讓我們借這場聚焦核心技術與趨勢的交流平臺,深化技術與產業的耦合創新,共享智能制造升級的時代紅利,攜手推動工業智能化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