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建設數據要素市場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加快建設一體化數據市場?6月27日,由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數據資產管理50+論壇、上海數據交易所共同主辦的“共創·共建·共享”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大會在浦東舉辦。
會上,數紐聯盟、一體化數據市場區塊鏈跨鏈實驗室成立,上海數據交易所提出培育市場主體、建設核心功能、提供共性服務的創新舉措,發布數據流通制度體系(2025)和一體化數據市場標準體系,首發數據市場智能體并攜手生態伙伴建設智能體市場。
三年內建成1000個以上數紐中心
“要讓全國的數據資源、數據主體、數據產品實現‘橫向連通、縱向貫通’,這就是建設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目的。”國家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與理論國際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張向宏表示,支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是真正解決數據‘供不出、流不動、用不好”等問題的關鍵。
目前我國數據基礎設施在網絡支撐和算力底座等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的建設則處于起步階段。張向宏認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是加速數據流通的重要舉措,具體而言,需在三個方面發力。
“比如從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來看,要形成全國‘一本賬’;從數據基礎設施來看,要形成如全國的公路、鐵路一樣的‘一張網’;從市場主體來看,不同的數據主體作為數據的供應方、需求方、處理方,需要都在‘一個平臺’上對接。”張向宏進一步解釋,這樣才能實現數據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
數據交易機構是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的重要抓手。上海數據交易所透露,將在前期探索實踐基礎上,推動一體化數據市場培育TTP工程(Ten Thousand Projects),以數據市場主體為核心、以數紐中心NDP(Nexus Data Market Pivot)為抓手,堅持“發現一批、培育一批、服務一批、互聯一批”,打造有規模數據資源的、有核心能力的、有應用示范的、有探索創新的四類主體,通過核心功能和共性服務互聯市場,構建一體化數據市場新范式,力爭從2025年起,三年內建成1000個以上數紐中心。
邁入3.0建設階段
上海數交所公布發展新藍圖
“當規則制度、標準、基礎設施、區塊鏈、智能體等方面都發展起來,這樣才會讓市場一體化建設更有效率,可以服務于更多的市場主體。”上海數據交易所總經理湯奇峰表示,“此次多項舉措的推進,標志著數交所在數據市場建設上邁入了3.0時代,從關注掛牌產品延伸到更關注市場主體的建設中。”
以深化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例,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合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發展聯盟、螞蟻鏈、紅棗科技等頭部技術企業成立一體化數據市場區塊鏈跨鏈實驗室,開展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跨鏈技術在數據市場的示范應用,推動數據市場區塊鏈跨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同時,為更好構建以共創、共建、共享為理念,以市場主體為核心的一體化數據市場,上海數據交易所攜手行業和區域數紐中心等數據市場主體成立數紐聯盟,致力于到2030年實現“互聯1萬個源,覆蓋1萬PB數據,撬動1萬億資產”的發展藍圖,成為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組成。
隨著越來越多的個體加入到了數據交易市場中,由全國首個數據資產交易市場——上海數據交易所牽頭組成的數紐聯盟,將讓更多的第三方主體機構可以集中力量發力自研項目。
“當年,我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資源可能是分散的;但有了一體化建設、建立了聯盟后,就可以跟全國甚至全球的數據型商業機構進行商業性合作,不必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商機,市場機遇涌現出來,我們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研項目上。”數紐聯盟成員之一、上海數據發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飛表示。
未來,數紐聯盟將匯聚各方力量,廣泛鏈接并賦能市場主體和生態體系,更大力度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開發利用,持續發掘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新模式新路徑,共同推動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