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國內汽車市場可謂是“熱鬧非凡”,價格戰的幅度越拉越大,企業高管之間的“交鋒”也已經是圖窮匕見,“刀刀”都往對方的命脈上扎,當前行業競爭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但從另一方面看,隨著車企們通過各種途徑的持續發力,帶來了相當有“活力”的5月車市表現,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國內乘用車企業批發銷量一舉突破了231萬輛大關,同比增長12.8%,環比增長5.5%,創下單月歷史銷量新高。1-5月國內乘用車企業的累計批發銷量為1078.4萬輛,同比增長11.5%。
從5月車企銷量前十的榜單看,頭部企業的“中流砥柱”效應繼續顯現,不僅對市場格局的塑造起到了關鍵作用,且這十家企業的表現猶如一面鏡子,還映射出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脈絡和趨勢。
油車與電車:不同賽道的激烈角逐
5月國內新能源車的批售銷量滲透率高達52.6%,較之2024年5月提升8個百分點。這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68.7%,豪車市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5月達到了37.5%。新能源市場在“狂飆”,但也并不意味著油車市場就完全沒有機會,合資品牌近年來雖然也都紛紛開啟了各自的新能源化轉型進程,但從實際的銷量表現看,效果并不顯著,5月國內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僅有4.3%,整體市場業績,依舊靠燃油車在支撐。此外,不少自主品牌,目前也仍在堅持油、電兩條腿走路,在發力新能源市場的同時,也并沒有完全放棄油車市場,在新車刺激和持續的市場促銷帶動下,在燃油車市場上,也有著穩定的發揮。
不得不說,近期持續的市場促銷,確實帶動了燃油車市場整體的銷量回升。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迅猛,但燃油車在5月份也展現出了不錯的市場韌性 。隨著更多車企對燃油車進行大幅降價促銷,再兼之各級政府也在積極地穩定燃油車消費,5月國內燃油車市場表現相當可觀。5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15款,其中有5款是燃油車,軒逸、朗逸、星越、瑞虎8、瑞虎7等合資和自主油車,5月表現都很強勢。此外速騰、帕薩特、凱美瑞、CR-V和RAV4榮放等傳統合資油車,近期的表現也都很穩定,依舊是各自細分市場上的暢銷款。
整體上看,當前的國內燃油車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合資品牌憑借其成熟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在燃油轎車和SUV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與此同時,自主品牌也在發力,吉利星越L、長安CS75 PLUS、奇瑞瑞虎 8 等車型,憑借高性價比和精準定位,在細分市場中也都有不錯的差異化競爭力。
未來,國內燃油車市場勢必將面臨新能源汽車更加猛烈的持續挑戰,如何在“存量競爭”中持續突破,將是油車基盤依舊較大的品牌需要共同應對的關鍵課題。辦法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當然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加速電動化的步伐,同時,盡快普及“油電同權”、“油電同智”、“油電同強”等概念,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從觀念上扭轉消費者對燃油車的固有印象,才能在當前的國內汽車消費環境中,繼續保持燃油車的市場競爭力。
與燃油油車市場的階段性觸底反彈不同,當前的國內新能源市場,展現出的是持續火爆的市場行情,當然,相對應的市場競爭也是愈發白熱化,為了“搶份額”,國內新能源市場上的價格大戰,也是越來越激烈。
5月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比亞迪依舊是遙遙領先的那一個,是唯一一家月銷量破30萬輛的車企,而且全部銷售的都是新能源產品,旗下海鷗、宋 PLUS、秦L等車型,都是國內車型銷量榜上名列前茅的產品。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成效也比較顯著,5月交出了超10萬輛的新能源車銷量,新能源銷量占比已經接近60%。
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不斷發力,在市場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國內的新勢力車企也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智能化的產品特點,吸引著大量的年輕消費者,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零跑汽車5月交付4.5萬輛,不僅創下企業歷史銷量新高,還連續三個月穩居造車新勢力榜首(3月銷量為37095輛,4月銷量為4.1萬輛,均為新勢力銷冠)。理想汽車5月銷量也在4萬輛以上(40856輛)。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產品同質化問題也逐漸顯現。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新能源品牌們都在持續加大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投入,當然,持續的市場下探,也是不少新能源品牌沖擊市場的重要手段。
自主車企:新能源轉型的先鋒力量
在2025年5月的國內車企銷量前十榜單中,自主品牌車企作為整體,市場表現無疑要更加“耀眼”,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在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中,自主品牌占據了六席,且銷量前四名的位置,分別被比亞迪、吉利、奇瑞和長安牢牢占據,這一成績體現出的不僅是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上份額穩步提升的現實,更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轉型道路上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有力證明。
比亞迪繼續展現著市場“王者”的持續擴張姿態,5月以37.7萬輛(乘用車銷量,此外,比亞迪5月還銷售了5000余輛商用車)的月銷量成績,毫無懸念地再度奪冠,同比增長了14.1%。
王朝、海洋系列作為比亞迪的銷量擔當,5月銷量達到 34.84 萬輛,同比增長 10.5%。其中,海鷗憑借其親民的價格和出色的性價比,5月交出了超6萬輛的單月銷量成績,宋PLUS的月銷量達到了4.06萬輛,海獅05、秦PLUS、秦L、宋Pro等車型的月銷量也都在2萬輛以上。
方程豹品牌在鈦3(5月售車5598輛)新車上市的推動下,5月也實現了銷量同比暴增,增幅達到 418.2%,月銷新車1.26萬輛;騰勢品牌憑借MPV車型D9及新車型N9的出色表現,5月銷量同比增長了29.3%,達到1.58萬輛;而仰望品牌作為比亞迪征戰百萬級市場的代表,5月也交出了139輛的月銷成績,雖然銷量數據一般,但隨著U8、U9、U7 等高端車型的陸續推出,仰望品牌已經成為中國品牌征戰高端市場的一面旗幟,持續提升著比亞迪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比亞迪的成功,離不開技術實力的加持和完善的產品布局。刀片電池、DM-i混動技術、云輦系統、易四方系統、易三方系統等核心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為產品提供了持續的技術背書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從入門級的海鷗到高端的仰望,比亞迪實現了全價位段的市場覆蓋,可以更好的滿足不同價位段消費者的需求。再加上在海外市場上的持續開拓,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上的“一哥”地位,應該是很難被撼動了。
吉利汽車的電動化轉型成效也相當顯著,5月的新能源滲透率創造了新高。吉利汽車5月的乘用車銷量為23.52萬輛,同比增長46.4%,其中新能源車型的5月銷量(含吉利、領克、極氪)達到13.8萬輛,同比增長135%,新能源銷量占比更是達到了59%。
吉利銀河品牌表現尤為亮眼,5月銷量創下新高,達到10.18萬輛,同比增長 273%,今年前5個月的累計銷量達到了45.82萬輛,同比增長239%,目前吉利銀河品牌的累計銷量已突破百萬大關,僅用時兩年。
目前,吉利銀河旗下已經擁有多款爆款產品,吉利星愿5月銷量達3.9萬輛,創該車型的銷量新高,這也是吉利星愿連續第3個月銷量超3萬;吉利銀河E5售車1.25萬輛,連續10個月單月銷量破萬;吉利銀河星艦7 EM-i目前的月銷量也已經穩定在萬輛以上,5月中旬上市的吉利銀河星耀8,同樣預定了爆款名額,上市6天訂單就破萬。此外,5月份吉利銀河還有另一款新車——吉利銀河M9在意大利米蘭完成了產品首秀,未來,這款車大概率也將成為引領吉利銀河價值向上的重要布局。
吉利銀河品牌之外,領克5月的成績也不錯,共計售車2.76 萬輛,同比增長27%。極氪品牌5月的交付量為1.89萬輛,目前,該品牌的累計銷量,已經接近50萬輛。
吉利汽車旗下的燃油車產品,表現也相當穩健,中國星系列5月售車接近9萬輛,同比增長18.5%。第四代博越L以9.29萬元起的限時價上市后,競爭力顯著提升,將進一步鞏固吉利汽車在燃油車市場的“江湖地位”。
在出口和新能源業務的雙驅動下,奇瑞汽車近期的市場表現同樣在穩步增長。5 月奇瑞汽車售車19.7萬輛,同比增長 9.1%。從集團的層面看,今年前5個月,奇瑞集團的累計銷量達到了1,026,517輛,這也是該車企歷史最快的年內銷售破百萬輛速度。
分品牌來看,奇瑞汽車旗下的五大乘用車品牌,5月均取得不錯的市場表現。奇瑞品牌5月銷售汽車12.6萬輛,捷途品牌銷售汽車4.5萬輛,星途品牌銷售汽車9,533輛,iCAR品牌銷售汽車5,899輛,智界品牌也實現了月銷量破5000輛。
在新能源領域,5月奇瑞集團銷售新能源汽車6.3萬輛,同比增長47.7%。5月奇瑞汽車的月度汽車出口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7.7%,1-5月奇瑞集團的累計出口量達44.39萬輛,繼續穩居中國車企出口量榜首。
長安汽車5月份的乘用車批售銷量為13.9萬輛,同比增長14.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8.09萬輛,僅次于比亞迪和吉利,是新能源車銷量第三高的車企。
近兩年,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市場上的布局也已經初顯成效。長安啟源、深藍和阿維塔3大品牌,近期在新車型的市場刺激之下,都實現了銷量的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面向高端市場的阿維塔品牌,5 月銷量達到 1.28 萬輛,同比暴漲 179%,連續三個月銷量破萬。截止目前,阿維塔品牌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5萬輛,產品平均售價超過27萬元,是長安汽車市場向上的支柱力量。
近年來,長安汽車不斷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方面的投資,通過推出多款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和不斷升級的智能化配置,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長城汽車目前的絕對銷量雖然不高,但發展也比較穩健,5月售車8.7萬輛,同比增長13.7%。整體上看,長城汽車目前發展均衡,在保持傳統燃油車優勢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轉型。哈弗品牌通過不斷升級產品,保持了市場競爭力;WEY品牌在高端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逐漸顯現成效,銷量實現不錯的增長;坦克品牌憑借強大的越野性能,在國內硬派越野市場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上汽乘用車5月份的表現也不錯,共計售車7.3萬輛,同比增長了34.1%,其中在國內市場上的月度銷量,同比增長了62.8%。
合資車企:市場份額的堅守和挑戰
隨著近幾年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在國內汽車市場中曾經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合資車企,目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5月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中,合資車企只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和一汽豐田4家。
作為德系品質的代表,南北大眾目前依舊是合資車企中的絕對領跑者。
5月一汽大眾售車11萬輛,批售銷量已經恢復正向增長,月度銷量增幅為6.4%。
分品牌車型看,大眾品牌的寶來、速騰等車型,憑借德系品質和穩定的性能,在燃油車市場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市場份額。奧迪品牌作為豪華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旗下A4L、Q5L等車型,也是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捷達品牌則以高性價比的車型維持市場熱度,旗下的捷達VS5、捷達VS7等,在入門級合資車市場上,都是比較有競爭力的產品。
目前,一汽大眾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在加速追趕的步伐。以奧迪品牌為例,一汽奧迪的新車Q6L e-tron目前已經正式開啟預售,該車是PPE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同時還與華為展開合作,搭載了華為乾崑系統,配備雙激光雷達和視覺融合感知方案。奧迪Q6L e-tron的推出,對一汽奧迪而言,不僅是上市了一款新車,更是發出了傳統豪華品牌在國內擁抱電動化、智能化的宣言,德系的駕控質感和豪華體驗與中國科技企業的智能配置深度碰撞之后,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市場效果,值得期待。
在銷量的持續波動之下,上汽大眾近期也明顯進行著深度的市場反思和調整。5月上汽大眾售車8.9 萬輛,同比微降1.4%。
在新能源市場,憑借大幅度的終端讓利,上汽大眾的ID.系列雖然一度表現不錯,但與頭部的自主新能源品牌相比,仍有明顯差距。目前,上汽大眾旗下銷量最高的新能源產品ID.3,在一眾自主電動車完成市場下探之后,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綜合而言,在短期內,上汽大眾應迅速優化現有車型的價格和配置,針對市場競爭態勢和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優化主力車型的性價比優勢。從長期戰略來看,加速新能源轉型依舊是不二之選,不僅要加大在新能源車型研發上的投入,還需要引進更加先進的電池技術和輔助駕駛技術,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要盡快形成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新能源的轉型方面,上汽通用五菱算是行動比較快的合資車企了。5月上汽通用五菱銷售乘用車8.4萬輛,同比增長了46.6%,其中新能源車型的銷量為6.3萬輛,占比達到75%。
憑借超高的性價比,多年以來,宏光MINI EV一直都是國內微型電動車市場的明星產品,為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做出了重要貢獻,5月宏光MINI EV售車接近3萬輛。小巧靈活的車身、親民的價格和較低的使用成本是宏光MINI EV的核心競爭力,既能滿足城市通勤的需求,又不會增加太大的經濟壓力,對首次購車的年輕消費者和家庭代步車用戶而言,吸引力可想而知。
宏光MINI EV之外,最近幾年,上汽通用五菱也在持續豐富著自己的產品陣容,五菱星辰、五菱凱捷、五菱星光、五菱繽果、寶駿悅也、寶駿云朵、寶駿享境等車型的陸續推出,既彰顯了上汽通用五菱征戰市場的決心,也表達出了其想要完成市場向上突破的殷切期望。未來,在持續發揮性價比優勢的同時,上汽通用五菱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提升,也將是值得關注的市場看點。
一汽豐田5月份又一次闖進了國內車企銷量前十榜單,不過依舊是敬陪末席。5月一汽豐田售車6.9萬輛,同比增長了22.8%,增幅相當喜人,但對一汽豐田而言,短期銷量增長的背后,依舊難掩電動化轉型吃力的隱憂。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尤其是普通油電混動市場上,一汽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企,憑借穩定的質量和良好的口碑,依舊保持著不錯的市場競爭力,但在新能源領域的滯后,使其長期面臨著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一汽豐田也已經有所行動,加快了新能源轉型的步伐,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車型,在智能化方面也開始更多的合作中國科技企業。如4月份剛推出的新車bZ5,就搭載了Momenta飛輪大模型5.0,是一款被官方寄予厚望的轉型之作,但目前來看,新車掀起的市場水花,依舊有限。
小結:
5月自主車企依舊在新能源的賽道上高歌猛進,憑借技術創新和先發的產品布局,繼續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核心力量。反觀合資車企,則是在堅守傳統燃油車優勢的同時,積極探索新能源轉型之路,雖然效果尚不明顯,但確實在努力爭取著未來市場競爭中的一席之地。
展望未來,市場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車企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差異化競爭來脫穎而出。
相信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國內汽車市場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只不過,這個“明天”究竟哪家車企能看到,答案可能不會讓大家等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