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習強國”刊發了題為《吉安泰和:礦山治理助推綠色發展》的新聞報道,圖文并茂地向讀者推介江西泰和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綠色礦山生態治理項目助力企業轉型綠色發展的成績和經驗,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推崇。
泰和南方,正以其獨具匠心的綠色礦山治理模式,繪就一幅生機盎然的可持續發展新畫卷。他們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并深深融入礦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道作業流程之中。借助科學規劃、精細管理,泰和南方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更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通過省級綠色礦山復評、公司也獲評省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
開采治理 復綠同步
泰和南方的綠色礦山治理模式,無疑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展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無限可能。作為綠色發展的積極實踐者,泰和南方礦山將生態環保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支撐。在礦山開采和修復過程中,秉持“開采與治理并行,開采與復綠同步”的原則,積極探索綠色礦山建設的長效機制,通過實施生態修復、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等工程,持續提升企業綠色發展的水平和能力,前后共投入1000余萬元,系統規劃、有序實施綠色礦山建設的藍圖,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同時,在泰和南方黨支部的精心組織下,頻繁而有序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今年以來,共植下3000余棵小樹苗。如今,綠意蔥蘢的景象已遍布礦山的每一寸土地,原本裸露的巖石不再孤單,而是被郁郁蔥蔥的樹木所庇護,被茂密的草叢所陪伴,被五彩斑斕的野花所點綴。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深情回饋,更是泰和南方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和持續奮斗的象征。
科學規劃 合理布局
泰和南方堅持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嚴格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通過引入先進的開采技術和環保設備,顯著降低了開采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在綠色礦山生態治理項目成功實施后,原礦區已煥然一新,轉型為一座高效的“光伏發電站”。這一項目的成功體現了對環境的修復與保護,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光伏發電的建設充分利用礦區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實現了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清潔、可再生的能源支持。
數字推動 綠色升級
不僅如此,泰和南方還成功打造了數字礦山自動化管控平臺,實現礦山開采、運輸、管理等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礦山開采的效率和安全性,還可以降低礦山運營的成本和能耗,推動礦山的綠色轉型和升級。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礦山的整體形象,更在生態恢復與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常青”是泰和南方對綠色工廠的最好詮釋,這不僅彰顯了中央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擔當與堅守,更體現了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堅定追求。未來,泰和南方將持之以恒地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綠色礦山的建設工作,以更加穩健和堅定的步伐,推動企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來源 | 天山材料、江西水泥
策劃編輯丨集團黨委宣傳部/新聞辦公室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