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積極推動海洋強省建設。2023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7018億元,同比增長6.2%,高于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增速0.2個百分點,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7.2%。
一、完善涉海政策體系
將海洋強省建設列入全省“八大發展戰略”“九個強省突破”等重大任務,成立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主任的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多次召開全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謀劃海洋發展思路。先后出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開展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創新示范,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高水平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入推動青島藍谷、威海、日照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
二、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依托32個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建立海洋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庫,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等6個海洋產業形成規模優勢。建設67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7個,產能規模總計72.32萬噸/日。連續兩年新增并網海上風電超200萬千瓦,分別占全國當年新增并網的40%和31%。國內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青島完成總體浮裝后啟運。自主研建的“藍鯨1號”“藍鯨2號”鉆井平臺、10萬噸級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等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三、持續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嶗山實驗室正式掛牌組建。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和黃海水產研究所牽頭建設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擁有25家省重點實驗室、23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和4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擁有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國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字號”科研平臺46個。截至2023年底,全省海洋領域16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匯聚省級以上涉海科研院所55家,涉海類院校22家。擁有全職駐魯海洋領域院士22人,海洋領域國家杰青43名。
四、深入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
全國港口首座加氫站——前灣港區加氫站建成投產并全牌照運營。開通集裝箱航線343條,其中外貿航線245條,國際友好港口44個。2023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億噸,同比增長4.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175萬標箱,同比增長11.1%。“一帶一路”青島航運指數成為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參考。
五、不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
率先建立全海域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全面推行灣長制,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穩定在90%左右,40條國控河流入海斷面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嚴格落實全海域生態紅線制度,“十四五”以來整治修復海岸線42.9千米、濱海濕地8661公頃。建設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山東省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和海洋災害應急救援體系。
六、持續深化海洋開放合作
成功舉辦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連續舉辦東亞海洋合作青島論壇,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海洋與漁業專門委員會永久會址落戶威海。舉辦“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現代海洋產業合作專場、央企青島西海岸行等活動。近5年外商在魯新設涉海企業270余家,投資總額80億美元,涉及30余個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成功舉辦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高端對話會。上合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投入運營。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落地青島,“海洋與氣候無縫預報系統”大科學計劃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