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電氣公司(NEC Corporation)攜手日本電話電報公司(NTT),雙方成功完成了一項距離長達7280公里的跨洋級傳輸實驗。
此次實驗采用了精密耦合的12芯多芯光纖技術。這種光纖由標準外徑(0.125 mm)的光纖中集成了12條光信號傳輸路徑,為傳輸效率帶來了顯著的提升。
雙方均表示,這一技術的突破有望成為下一代傳輸基礎設施的關鍵,對實現大容量光網絡,特別是未來海底光纜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全球5G網絡的快速普及以及數據中心間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長,2018至2022年間,國際互聯網流量以驚人的年均30%的速度飆升,且這一增長趨勢仍在持續。為應對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除了增加海底光纜的數量,提升每個光纜系統的傳輸容量同樣至關重要。
傳統的海底光纜通常采用單芯光纖,即一根光纖內僅有一條光傳輸路徑。然而,在不改變標準外徑的前提下,利用多芯光纖提升傳輸容量的研究,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研究熱點。此次NEC與NTT的實驗成果,正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
此次NEC與NTT的實驗成果,正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
NEC目前正致力于一個長途海底光纜系統項目,該項目采用了具有兩條光傳輸路徑的雙芯多芯光纖。在此次實驗中,NEC開發了一種創新的算法,利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對接收信號進行解調。
雖然MIMO技術通常用于分離無線電信號,但NEC成功將其應用于光通信領域,實現了對24 × 24 MIMO(12核× 2極化)信號的精確分離和解調,從而實現了長距離高速信號的傳輸。
與此同時,NTT在實驗中研制了耦合12芯多芯光纖傳輸線。在長途光通信中,多芯光纖面臨非均勻延遲和損耗等挑戰,這些都會增加MIMO信號處理所需的電路資源,給實現帶來困難。
為此,NTT開發了一系列設計技術,包括耦合多芯光纖和光輸入/輸出設備的設計,以及光傳輸線設計評估技術,以減小信號延遲和損耗的不均勻性影響。
結合這些技術,NEC和NTT成功完成了超過7280公里的跨洋級傳輸實驗,實現了12路空間復用光信號的離線精確解調,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這一成果的取得,標志著在標準外徑光纖中,隨著芯數的增加,光信號之間的干擾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為長距離、高容量的光纜系統商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NEC與NTT將繼續推進相關技術的研發,以期實現長期商業化應用,為全球通信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原標題:12芯耦合光纖!NEC與NTT完成7280公里跨洋級傳輸實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