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對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外貿易增長放緩的不利因素,浙江省深入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培育創建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核心區2個、協同區3個,支持骨干船企克服諸多困難,順利交付一批高價值船舶產品,全省船舶工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主要造船指標占全國比重進一步提高,行業利潤持續提升。
一、行業運行總體情況
隨著國際航運貿易逐步恢復、主要船型運力需求向好,二季度全省船舶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動力,單季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完工量同比增長30%和91%,順利達成“時間過半、年度交船計劃過半”的目標。上半年,全省規上船舶企業共完工船舶175.0萬載重噸(見表1),同比增長17.4%;新承接船舶376.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5.3%,其中新承接出口訂單279.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7.3%;手持訂單1016.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8%。三大造船指標占全國比重分別為8.3%、10.0%和8.2%,與2022年度基本持平,新承接訂單量位列全國第4。全省完工出口和新承接出口分別同比增長40.7%和47.3%,其中新承接出口訂單量創2016年以來的同期新高,為全行業延續高速穩定發展打下扎實基礎。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30.4億元,同比增長29.0%;主營業務收入215.7億元,同比增長35.8%;實現盈利15.1億元,遠好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為虧損6.1億元)。

從細分行業看。上半年,全省船舶制造、修理、船配和海工完成產值分別為108.7億元、77.1億元、22.4億元和4.8億元(見圖1)。船舶制造出口產值同比增長112.7%,帶動船舶制造產值同比增長31.9%;船舶修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修船總產值和出口修理產值分別同比增長38.2%和53%,近2年來對全省船舶工業總產值貢獻率穩定在30-33%區間內;船配產值同比增長5.2%,占比9.7%,占比較去年同期略有提升。

從產業集群發展看。以舟山為中心、臺州寧波為兩翼的產業新格局進一步得到鞏固。上半年,舟山船舶工業總產值和新承接同比增長47.2%和55.5%,占全省比重65.7%和72.4%,手持訂單創5年來新高。臺州主要指標同比增幅收窄,但依舊實現了工業總產值和完工量分別同比增長11%和16.2%的良好發展態勢。

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的行業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定海區、普陀區等2個核心區和象山縣(船舶修造)、岱山縣(海工裝備與配套)、三門縣(船舶修造)等3個協同區的各項統計數據合計占全省比重80%左右(表3),有力促進全省船舶行業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二、行業運行主要特點
(一)船型結構變化,訂單量價齊升。過去2年集裝箱船市場的火爆行情有所回落,讓散貨船和油船的市場需求得到有效釋放。1-6月浙江省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同比下降70%,占全省新承接訂單比重跌至7%(見圖2);而散貨船同比增長39.7%,占上半年新承接訂單總量的58%;油船(含化學品船)同比增長362%,占26.7%,其中中小型化學品船訂單增長明顯,同比增長51.6%,據調研,主要原因是過去3年國內中小型化學品船的總運力不增反降(含提前報廢)。

新船訂單價格繼續攀升并處于相對歷史高位,1-6月浙江省新船訂單成交金額同比增長28%,高于新承接訂單量的同比增幅,平均每噸成交價格較“十三五”時期均價增長64%,較去年同期上漲16%。
(二)生產任務飽滿,盈利狀況持續向好。上半年,全省手持訂單繼續得到新承接訂單的有效補充,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截至6月,浙江省船舶行業訂單保障系數為3.68,僅次于歷史最高的2010年(見圖3)。省內各骨干船企生產任務飽滿,部分船臺計劃已排至2025年下半年。良好的新船造價、匯率變動及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回調后趨于平穩因素,為浙江省船企贏得了較好利潤空間,上半年全省規上船企利潤率7%,創新高。上半年盈利的規上船企75家,盈利總額16.6億元,同比增長90.8%,其中盈利金額超億元的企業4家。按企業類型看,船配企業經濟效益好于船舶修理和制造,省內主要船配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3%。

(三)船舶修理走向高端,海工裝備蓄勢待發。上半年,浙江省船舶修理占全國船舶修理產業比重51%,進一步鞏固了國際主要船舶修理改裝基地的市場地位。呈現3大特點:一是外輪修理業務反彈明顯,前6個月外輪修理完工艘數同比增長30.4%,外輪修理營收同比增長69.1%。二是維修改裝船型價值提升明顯。舟山鑫亞首次承修“夢想號”大型豪華郵輪,歷時近5個月順利完工;舟山中遠完成“中遠盛世”5000車位汽車滾裝船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加裝,以及全球首例最大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CMACGM LOUVRE”輪的帶氣修理項目。三是脫硫改裝迎來小高峰。省內6家骨干船舶修理企業上半年累計完成脫硫塔改裝近百座,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53%。浙江省海工裝備制造在全球海工市場的久違復蘇行情中,實現快速反彈,接獲一批海工裝備訂單,為后續穩步發展奠定基礎。現已完成2022年全年產值的70%,隨著2023年下半年海上浮動核電站、北冰洋LNG開采模塊、浮式液化天然氣船(FLNG)、海上風電模塊等一批高價值海工裝備的陸續開工建設,2023年浙江省海工裝備制造產值有望突破20億元。
(四)數字化改造加快,綠色化成效初顯。企業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舟山中遠的修船系統機電車間數字化綜合管控平臺6月正式上線運行,并成立數字化轉型工作小組,編制完成《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數字化轉型頂層規劃》;舟山鑫亞自主研發的油輪貨油艙實時在線可燃氣體監測系統投入使用,填補該修船技術領域空白;舟山長宏國際不斷拓展船舶工藝工法技術管理模塊、修理車間數字綜管模塊等。積極探索減碳生產新方式,萬邦永躍率先發放給“艾蘭諾拉號”船東行業首份減碳證書,明確修理過程中通過借助綠色修理技術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開創行業先河;浙江友聯、長宏國際、舟山中遠、舟山鑫亞等骨干船舶修理企業,逐年加大購置超高壓水除銹
機器人的力度,有效控制了VOC排放。此外,除當前已部署完成并網發電的光伏屋頂項目外,浙江友聯和舟山中遠也在積極研究分散式風力發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