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中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進一步引發美國擔憂。Theverge 的專欄作家 James Vincent 認為,就如同前蘇聯當年的顆人造衛星叫醒了美國一樣,AlphaGo的大勝激發了中國對 AI 技術的投資。他撰文著重介紹了中國在 AI 領域的兩大優勢:人口眾多帶來的數據優勢,以及政府的扶持,同時援引幾位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口帶來的數據優勢缺乏多樣性,中國企業缺乏影響力,而與 Google 和 Facebook 這樣的科技巨頭的商業收益相比,從政府獲得的資金只是“一滴水”。他同時指出,更良性的 AI 的“競賽“有可能使所有人受益。
Sputnik moment 叫醒中國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地球上顆人造衛星Sputnik 1。那東西也就排球大小,卻激起了美國的研究和投資狂潮,終將人類帶到了月球上。六十年后,世界可能會出現第二個“Sputnik moment”,但這一次,接到 Morning Call 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目標不是探索宇宙空間,而是創造人工智能。
這次的 Sputnik 是以 AlphaGo 的形式出現的,由DeepMind 開發。2016 年,AlphaGo在圍棋中擊敗了韓國的李世石,今年5月,它打敗了中國世界柯杰。兩位與中國政府就AI政策進行探討的教授告訴“紐約時報”,這些比賽激發了中國對該技術的投資。而中國上個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體現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雄心勃勃:中國表示,到2030 年,它將成為AI的。
“這決不是好高騖遠”,Gartner 的研究主管 Anthony Mullen 告訴 The Verge 。“現在,AI 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匹頭馬之間的比賽。”而且,Mullen 說,中國具備了 AI 領域的所有要素,包括政府資助、人口眾多、研究界活躍,以及一個期待技術變革的社會。所有這一切都會引出一個價值萬億美元的問題:在即將到來的AI 競賽中,中國能否真的打敗美國?
中國人口(包括約7.3 億互聯網用戶)可能是其大的優勢
要建立偉大的AI,你需要數據,擬人數據還是不太現實。這意味著中國的14 億人口(包括約7.3 億互聯網用戶)可能是其大的優勢。這些公民產生了可供國家科技巨頭挖掘的有用信息。
從微軟的聊天機器人在中國和美國的境遇可以看出些區別。在中國,該公司的可下載應用程序“小冰”擁有超過4000 萬用戶。它甚至出版了一本詩集,引發了人們關于人工智能創造力的辯論。相比之下,名為Tay 的美國版機器人在Twitter 用戶把它教成了種族主義,然后幾天內就被關閉了。
一家位于深圳的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碼隆科技的技術官Matt Scott 表示,中國對新技術的態度更為“冒險”。“有關AI 技術,你必須處于前沿,”他說。“如果您使用的是一年以前的技術,那么您已經過時了。我發現,在中國,至少就我所知——非常擅于承擔這些風險。“
中國 AI 社區和大學、政府關系緊密,微信群大大增加了其活躍度
中國 AI 研究社區的產出在某種程度上是容易衡量的。白宮2016 年10 月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現在發表了更多關于深度學習的期刊文章——比美國更多,而近年來中國研究人員提交的與AI 有關的申請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中國AI 社區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年初時 AAAI 重新安排了年會的日期,因為原訂日期是中國的農歷新年。
當然,挑戰在于知道如何將這些數字轉化為科學成就。新美國安全中心(NewAmerican Security)這一智囊團的研究員Paul Scharre 對統計數字持懷疑態度。“你可以算出論文數量,但這可能是糟糕的指標,因為它沒有告訴你任何關于質量的事情。”他說,“目前,谷歌、OpenAI 和DeepMind 等機構仍在進行真正的研究。”
不過,在中國,類似的巨頭公司和大學與政府之間有更多的合作,這在長期來看可能是有益的。斯科特的碼隆科技與清華大學有一個聯合研究實驗室,百度也與中國發改委共同運營著“深度學習國家實驗室”,等等
還有一些項目的影響力很難衡量。10 年前在微軟開始從事機器學習工作的 Scott 表示,中國的AI 社區非常開放。他說:“我認為這和中國人都很注重“關系”有關。”他補充說,中國的微信是一個豐富的資源,為您新群以大學和公司為中心,分享和討論新的研究。“AI 社區非常活躍,”他說。“我得說,微信作為傳播信息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到 2030 年,AI 相關增長將使經濟增長16 萬億美元,其中一半收益會落在中國
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不容忽視。
在Scharre看來,對于美國來說,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目前展現出正從基礎科學研究中撤退。政府的擬議預算將削減用于研究的資金,從一些可能涉及人工智能的研發機構中將資金抽走。“顯然,[華盛頓]沒有任何戰略計劃來振興美國在科技方面的投資,” Scharre 告訴The Verge:“對于政府的削減計劃,我深感困擾。我認為這些計劃將適得其反。”
DARPA 這樣的美國政府機構仍在資助 AI 研究和機器人項目,但削減經費的提案引發了美國人的擔憂
以前的美國政府能充分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危險和潛力。去年年底,奧巴馬白宮發表的兩份報告,都表示需要投資AI,以及相關的監管和勞動力市場等方面。10 月份的報告指出:“AI 有潛力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主要驅動力,并指出‘對AI 基礎和應用研發方面的投資已經開始獲得重大收益’。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文件則完全不同。中國不會改變現在的良好勢頭——規劃中說,到2020年,它要達到世界水平; 到2025 年,AI 將成為中國產業的主要驅動力; 到2030年,它應該“占據 AI 技術的地位”。“經濟學人”近一份報告指出,這將帶來高層面的回報。普華永道也預測,到 2030 年,AI 相關增長將使經濟增長16 萬億美元,其中一半收益會落在中國。
中國的AI優勢也許并不存在——與Google和Facebook 的收益相比,從像DARPA 這樣的地方獲得的資金只是“一滴水”
Scharre 近撰寫了關于AI 對國家安全威脅的報告。“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美國擁有世界上好的技術,我認為這是個危險的假設。”他說,“ Morning Call 來了。中國已經找到了自己的“Sputnik moment”,但美國呢?
還有一些人則質疑著擔憂的必要性。Mullen 說,盡管中國成為AI 世界領頭羊的士氣高漲,但由于有硅谷在,美國仍然略微。Scharre 對此表示同意,并表示政府資助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美國科技巨頭能夠廣告資金中的一部分導向人工智能。他說:“與Google和Facebook 的收益相比,從像DARPA 這樣的地方獲得的資金只是一滴水。”
另外,對于中國人口帶來的數據優勢,這些公司的存在也支撐著一個對立的觀點:在一個國家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肯定是好的,但是在全世界擁有相同數量的用戶可能更好。 Facebook 和谷歌都有超過20 億人掛在他們的主要平臺( Facebook 和安卓)上,其他十幾個服務上也擁有十億多用戶。有人認為,這種覆蓋面更有用,因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以及多樣性。中國的科技公司可能很強大,但他們缺乏影響力。
Scharre 認為這很重要,因為在衡量人工智能的進展時,落地比研究更值得注意。他說,重要的是“國家和組織有效實施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比如在智能醫療、智能駕駛、智能金融領域,AI 技術的應用可能比研發要滯后12 個月的時間,但只要你能夠掌握技術并有效使用,就仍然沒問題。
更良性的 AI 的“競賽“有可能使我們所有人受益
在這個意義上,AI 競賽不一定是零和。現在,研究的研發是秘密進行的,但是公開和分享則沒有跨越了國界。曾在美國和中國都工作過的 Scott 表示,國與國之間的共同點比想象的更多。他說:“人們擔心事情正在某些地下實驗室發生,但事實并非如此。先進的 AI 技術已經公開發表,各國正在積極合作。你無法在真空中進行 AI 相關的工作:你需要合作。“
在某種程度上,這與1957 年的情況類似。當Sputnik 發射的消息次爆發時,盡管美蘇之間存在地緣政治競爭,但是科學界的彼此尊重卻一直存在。當時有報道說,美國的科學家“沒有表現出在空間探索上被蘇聯工程師打敗的怨恨”,而正如其中一位所說,“我們都為人類的成就感到高興。”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美俄爭奪著空間競賽中的“”,但終,這場競爭帶來的益處——新的科學知識、技術和文化——卻更平均地分享給了所有人,而并非獲勝者。由此說來,Sputnik moment 不一定是警報,而更良性的AI 的“競賽“有可能使我們所有人受益。
(原標題:【中美AI實力對比】中國數據龐大多樣性差,公司強大影響力差)